close
古都大同的古城
古城與新區交相輝映 歷史與現代各具異彩
編者按:濃縮瞭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古都大同是1982年國務院批準的第一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著數百年的建都史,在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形成與發展中有著重要的貢獻,是民族融合的大平臺,是中國都城建設的重要裡程碑之一。而古都大同的古城,歷經風雨滄桑,煥發出古都古老的魅力。
一
台中包通馬桶
大同古稱平城、代京、雲中,曾為北魏京師,遼金陪都,明清重鎮。平城明堂遺址和方山永固陵,記錄著鮮卑人封建化的足跡;“真容巨壯”的雲岡石窟,標志著西來佛教本土化的開端;宋紹祖和司馬金龍墓的文物,見證著南北朝文化交流與融合的進程。斑駁拙樸的宴獵壁畫,威武雄壯的兵馬俑軍陣,異域風情的金銀玻璃器皿……大同市博物館富麗堂皇琳瑯滿目的館藏文物展示將我們帶回到1600年前的平城。
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拓跋鮮卑建立的北魏王朝,398年從盛樂遷都至平城。拓跋鮮卑以平城為基地,成就偉業。平城作為北魏國都97年,歷6帝7世的開拓和經營,形成郭城周回32裡、人口上百萬、商旅雲集、使者絡繹的大都市。
北魏平城是在秦漢平城縣的基礎上擴建而成,分為宮城、內城、郭城。明洪武二年,常遇春攻克大同。洪武五年,大將軍徐達在舊城基礎上增築,大致呈正方形,邊長達到1.8公裡和1.82公裡,周長7.4公裡,以巨大的條石為基礎,城墻內芯為三合土夯築,外包每塊重達17斤的青磚,城墻高14米,垛墻上又砌長5米、高0.8米、厚0.5米的磚垛,垛間距0.5米,共580對垛子。
之後,改大同路為大同府。
二
大同市博物館負責明清方向的文博館員馮漢卿向記者介紹,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克太原,大同總兵薑瓖投降大順政權。四月,清將恭順侯吳惟華率兵進攻大同。六月,薑瓖殺大順軍守將張天琳,投降清英親王阿濟格。1648年十一月,蒙古喀爾喀部犯邊,多爾袞派端重親王博洛、承澤郡王碩塞、多羅郡王瓦克達領兵戍守大同,加強這一地區的防務。薑瓖誤判形勢,在農歷十二月初三乘宣大總督耿焞出城檢查軍備的機會,突然關閉城門,公然反清。1649年3月,多鐸病故,多爾袞在攻克渾源後班師回朝,處理多鐸後事。6月,多爾袞再次親征大同,7月於軍中染病,8月回京養病,派遣阿濟格載紅衣大炮急赴大同進行圍剿。大同被圍困9月有餘,城內食盡,守將楊振威等人於10月斬殺薑瓖及其兄弟首級,獻城投降。阿濟格入城,恨城內兵民固守,下令屠城,除楊振威的官兵傢屬外,“官吏兵民盡行誅之”,並把城墻削掉5尺,名為“斬城”,鄰近各府、縣等地區亦遭屠戮,史稱“大同之屠”。
大同被屠城後,據《雲中郡志》記載:“大同廢,不立官,雁門關外,三年內不致仕,不錄官。”大同府治移陽和(今屬陽高縣),縣治移西安堡(大同西南20公裡處),繁華的大同成為瞭塞外高原的一座空城。三年之後,時任宣大總督的佟養量和巡按薛陳偉聯名上書,請復還大同。清廷下令,允許大同復城。佟養量在復興大同中,命人收集埋葬遍野的骨骸,祭奠死者。他先後搶修鼓樓、觀音堂、五嶽廟、三元宮、太寧觀等,並從附近州縣向大同移民。在以後二百多年間,大同又陸續重修與新建瞭樓閣寺觀和街道。順治十七年,清政府恢復北嶽恒山在大同渾源的祭祀,康熙二年建圓通寺;康熙八年建馬王廟;康熙二十二年建武成王廟;嘉慶十年建靈感白衣寺、海藏寺;嘉慶二十二年建清涼寺;道光年間建龍王廟、太平寺、天尊廟及火神廟等。
之後,民國初年的軍閥混戰、日軍攻占大同、解放戰爭中大同集寧戰役,大同的城墻、城門、城樓、望樓、角樓等均遭不同程度的損壞。1952年拆除鐘樓時,北城門、東城門、西城門也被拆除。
三
台中清化糞池推薦
隆冬時節,寒風凜冽。記者在大同采訪時,登上巍然聳立的城墻,不由得為城墻的雄偉壯觀而震撼,寬闊的城墻,約60米有一座磚木結構的望樓,樓頂四周挑著鈴鐺,風過處,送來“叮叮當當”的響聲,耳畔好似隱約傳來遠古隆隆的金戈鐵馬之聲,城內名勝古跡鱗次櫛比,堅固的城門下,是川流不息的車流,一派古今文明交相輝映的繁華景象。
大同市文物局局長劉建勇在接受采訪時介紹說,自2008年始,大同總投資26億元實施瞭27項古城保護修復工程,對古城進行修復。修復後的城墻高14米,最寬處16.6米,全長7.24公裡,城設東和陽門、南永泰門、西清遠門、北武定門。四門之外建有甕城、月城、護城河,南城墻外建有關城和耳城,城墻上建有城樓、望樓、角樓等71座木構建築,角樓外建有4座控軍臺。古城面積3.45平方公裡,城內現存文物保護單位25處,其中有華嚴寺、善化寺、關帝廟大殿、九龍壁等4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今年11月18日,“大同古城墻合龍,護城河貫通儀式”舉行,歷時8年的大同古城墻保護修復主體工程全部完工,大同古城格局基本形成。我們將精心組織舉辦好雲岡文化旅遊節、古都燈會等大型節慶活動,著力打造古城與新區交相輝映、歷史與現代各具異彩、自然與人文深度融合的城市和產業發展新格局,使古都大同充分展現出獨具魅力的古韻新篇。
鏈接:大同市博物館成立於1959年,是在原大同古跡保管所和大同市文物陳列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國傢二級博物館,舊館址設立在馳名中外的遼金皇傢寺院華嚴寺內,新館位於禦東新區太和路。
本報記者 史莉 文/圖
(原標題:古都大同的古城)
本文來源:山西新聞網-山西日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台中水肥清運
古城與新區交相輝映 歷史與現代各具異彩
編者按:濃縮瞭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古都大同是1982年國務院批準的第一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著數百年的建都史,在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形成與發展中有著重要的貢獻,是民族融合的大平臺,是中國都城建設的重要裡程碑之一。而古都大同的古城,歷經風雨滄桑,煥發出古都古老的魅力。
一
台中包通馬桶
大同古稱平城、代京、雲中,曾為北魏京師,遼金陪都,明清重鎮。平城明堂遺址和方山永固陵,記錄著鮮卑人封建化的足跡;“真容巨壯”的雲岡石窟,標志著西來佛教本土化的開端;宋紹祖和司馬金龍墓的文物,見證著南北朝文化交流與融合的進程。斑駁拙樸的宴獵壁畫,威武雄壯的兵馬俑軍陣,異域風情的金銀玻璃器皿……大同市博物館富麗堂皇琳瑯滿目的館藏文物展示將我們帶回到1600年前的平城。
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拓跋鮮卑建立的北魏王朝,398年從盛樂遷都至平城。拓跋鮮卑以平城為基地,成就偉業。平城作為北魏國都97年,歷6帝7世的開拓和經營,形成郭城周回32裡、人口上百萬、商旅雲集、使者絡繹的大都市。
北魏平城是在秦漢平城縣的基礎上擴建而成,分為宮城、內城、郭城。明洪武二年,常遇春攻克大同。洪武五年,大將軍徐達在舊城基礎上增築,大致呈正方形,邊長達到1.8公裡和1.82公裡,周長7.4公裡,以巨大的條石為基礎,城墻內芯為三合土夯築,外包每塊重達17斤的青磚,城墻高14米,垛墻上又砌長5米、高0.8米、厚0.5米的磚垛,垛間距0.5米,共580對垛子。
之後,改大同路為大同府。
二
大同市博物館負責明清方向的文博館員馮漢卿向記者介紹,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克太原,大同總兵薑瓖投降大順政權。四月,清將恭順侯吳惟華率兵進攻大同。六月,薑瓖殺大順軍守將張天琳,投降清英親王阿濟格。1648年十一月,蒙古喀爾喀部犯邊,多爾袞派端重親王博洛、承澤郡王碩塞、多羅郡王瓦克達領兵戍守大同,加強這一地區的防務。薑瓖誤判形勢,在農歷十二月初三乘宣大總督耿焞出城檢查軍備的機會,突然關閉城門,公然反清。1649年3月,多鐸病故,多爾袞在攻克渾源後班師回朝,處理多鐸後事。6月,多爾袞再次親征大同,7月於軍中染病,8月回京養病,派遣阿濟格載紅衣大炮急赴大同進行圍剿。大同被圍困9月有餘,城內食盡,守將楊振威等人於10月斬殺薑瓖及其兄弟首級,獻城投降。阿濟格入城,恨城內兵民固守,下令屠城,除楊振威的官兵傢屬外,“官吏兵民盡行誅之”,並把城墻削掉5尺,名為“斬城”,鄰近各府、縣等地區亦遭屠戮,史稱“大同之屠”。
大同被屠城後,據《雲中郡志》記載:“大同廢,不立官,雁門關外,三年內不致仕,不錄官。”大同府治移陽和(今屬陽高縣),縣治移西安堡(大同西南20公裡處),繁華的大同成為瞭塞外高原的一座空城。三年之後,時任宣大總督的佟養量和巡按薛陳偉聯名上書,請復還大同。清廷下令,允許大同復城。佟養量在復興大同中,命人收集埋葬遍野的骨骸,祭奠死者。他先後搶修鼓樓、觀音堂、五嶽廟、三元宮、太寧觀等,並從附近州縣向大同移民。在以後二百多年間,大同又陸續重修與新建瞭樓閣寺觀和街道。順治十七年,清政府恢復北嶽恒山在大同渾源的祭祀,康熙二年建圓通寺;康熙八年建馬王廟;康熙二十二年建武成王廟;嘉慶十年建靈感白衣寺、海藏寺;嘉慶二十二年建清涼寺;道光年間建龍王廟、太平寺、天尊廟及火神廟等。
之後,民國初年的軍閥混戰、日軍攻占大同、解放戰爭中大同集寧戰役,大同的城墻、城門、城樓、望樓、角樓等均遭不同程度的損壞。1952年拆除鐘樓時,北城門、東城門、西城門也被拆除。
三
台中清化糞池推薦
隆冬時節,寒風凜冽。記者在大同采訪時,登上巍然聳立的城墻,不由得為城墻的雄偉壯觀而震撼,寬闊的城墻,約60米有一座磚木結構的望樓,樓頂四周挑著鈴鐺,風過處,送來“叮叮當當”的響聲,耳畔好似隱約傳來遠古隆隆的金戈鐵馬之聲,城內名勝古跡鱗次櫛比,堅固的城門下,是川流不息的車流,一派古今文明交相輝映的繁華景象。
大同市文物局局長劉建勇在接受采訪時介紹說,自2008年始,大同總投資26億元實施瞭27項古城保護修復工程,對古城進行修復。修復後的城墻高14米,最寬處16.6米,全長7.24公裡,城設東和陽門、南永泰門、西清遠門、北武定門。四門之外建有甕城、月城、護城河,南城墻外建有關城和耳城,城墻上建有城樓、望樓、角樓等71座木構建築,角樓外建有4座控軍臺。古城面積3.45平方公裡,城內現存文物保護單位25處,其中有華嚴寺、善化寺、關帝廟大殿、九龍壁等4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今年11月18日,“大同古城墻合龍,護城河貫通儀式”舉行,歷時8年的大同古城墻保護修復主體工程全部完工,大同古城格局基本形成。我們將精心組織舉辦好雲岡文化旅遊節、古都燈會等大型節慶活動,著力打造古城與新區交相輝映、歷史與現代各具異彩、自然與人文深度融合的城市和產業發展新格局,使古都大同充分展現出獨具魅力的古韻新篇。
鏈接:大同市博物館成立於1959年,是在原大同古跡保管所和大同市文物陳列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國傢二級博物館,舊館址設立在馳名中外的遼金皇傢寺院華嚴寺內,新館位於禦東新區太和路。
本報記者 史莉 文/圖
(原標題:古都大同的古城)
本文來源:山西新聞網-山西日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台中水肥清運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